5月7日至25日,在广西文物维护与考古研讨所与百色市有关专家和文博作业者的联合开掘中,考古队在平果市拂晓乡蟠桃村那物屯对面的达洪江水库库区一个半岛,发现一处古墓并开掘出铜鼓和一批文物。经有关专家开端确定:该古墓是一座战国时期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出土的铜鼓为石寨山型,为战国时期或更早时期的铜鼓。一起出土的还有玉环(有领牙玉璧)、玉玦、铜钺、铜矛等玉器和青铜器。
我国考古学会理事、我国古代铜鼓研讨会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标明:这次开掘,是广西考古的又一严重发现,广西已多年未开掘出土时代这么早的铜鼓了。考古队还在该遗址及其上下流发现了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收集石器和玻璃陨石若干件。
发现战国古墓的达洪江水库库区半岛(箭头处为铜鼓开掘方位)。覃蔚峰摄
古墓遗址原为村庄,1958年建筑达洪江水库后被吞没,往常年份该半岛有几个月显露水面。本年因为天旱少雨,现在该半岛仍未被彻底吞没。5月7日,平果市博物馆作业人员接到大众陈述,达洪江水库库区疑似发现古墓。得悉后,该馆作业人员当晚便赶到现场采纳维护措施。次日,百色市文物专家也赶到现场,对散落的文物进行维护处理。5月9日,蒋廷瑜和广西文物维护与考古研讨所所长林强等人一起赶到开掘现场,联合开掘考古队即告组成,文物开掘作业由此开端。
在自治区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开掘有序推动,古墓连续出土了铜鼓、铜钺、铜矛等青铜器,以及玉环、玉玦等玉器。一起,考古队队员在古墓邻近以10m×10m的探方标准进行开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石器及宋明清等朝代的陶瓷碎片等文物。参加现场开掘的考古技工谢广学说:“其时,这只铜鼓呈底朝天的姿势埋在土里,咱们按考古作业程序将其取出,包装好后送到平果市博物馆,计划在试验室里对其进行修正和研讨。”开端丈量,这只铜鼓的底部直径约50厘米,高约40厘米。出于维护意图,铜鼓出土时,专家还未对铜鼓鼓面进行整理。
在扩展调查中,考古队在该遗址上下流又发现了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在,一切出土的文物均已移送至文物部分妥善保管。
考古队对出土文物进行维护。考古队供图
考古队成员、百色市右江区文物管理所副研讨馆员、所长黄鑫在承受采访时标明,这次开掘有四个方面的严重收成:一是发现了铜鼓传达的新途径。依据原先的考古研讨,铜鼓在国内的传达途径,最早是由云南沿江河传达至广西,再由广西传达至广东、海南、湖南、湖北等地。但是,这一途径到了田东一带之后就断线了,没能发现由田东往外传达的详细途径。而这次发现的铜鼓,出土于平果市北部的红水河支流,标明铜鼓的传达途径从田东向东北延伸到了平果市,从而传达到红水河流域。这就呈现了一条新的铜鼓传达途径。二是墓主的身份等级很高,归于部落头目一级,这能够从墓中出土的文物得到证明。墓中发现的文物既有礼器,也有武器,随葬品的标准之高,在百色周边的墓葬开掘中并不多见。三是新发现了7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队在古墓所在的半岛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处,一起在半岛上下流发现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开掘出土了砺石、石砧等器物,一起收集到研磨器、磨光石斧(残件)、斧锛毛坯等石器若干件。四是发现了宋代到明清时期的陶瓷碎片。半岛上,在达洪江水库建造之前有村庄,有圩集,有当铺,人类活动长远连绵,留传一批生活用陶瓷的残碎片。
据了解,以上四个方面收成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联络显着、相互支撑的考古发现。
广西文物维护与考古研讨所技术员王星说:“这次发现阐明该地自古以来或许就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对咱们研讨这一片区的前史有很大的协助,出土的铜鼓类型在广西也比较罕见,这将会丰厚咱们对这类铜鼓的知道。”
据悉,古墓遗址上游四五公里处就是唐代所置田州的州治同老街,下流六七公里处则是明代弘治年间被废的恩城州州治所在地(原榜圩中学对面)。
5月25日,古墓抢救性开掘作业根本完毕。王星说:“修正和研讨阶段花的时刻会比较长,有些青铜器现已锈得很厉害了,要通过一些科技手法进行维护处理,才干进行修正和研讨,这将是一个持续性、系统性的作业进程。”黄鑫称,待铜鼓鼓面整理识读后,就能够更切当地判别其制造时代。
作者:覃蔚峰 黄汉儒 梁力升 祝佳祺
来历:人民日报客户端广西频道